今天是

[法治宣传]杭州“开心学法”引领普法新时尚

信息来源:鄂州市司法局 日期:2015-08-17
 

假要怎么过,有阿普不寂寞!这个夏天,在中国湿地博物馆“五水共治”暨环保法治教育基地内,和大白一样萌的浙江省杭州市普法代言人阿普正带领着中小学生们一起参加学法游园活动,小朋友们在欢乐的氛围里轻轻松松学习了环保法律知识。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前提是让群众喜欢上法律。只有喜欢听、喜欢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法律,才能让人们产生内心的敬仰与尊重。”杭州市司法局局长吴声华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六五”普法以来,杭州市坚持“开心学法”的理念,通过创新载体,让法律从枯燥的条文中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开心学法”引领普法新时尚,让城乡居民共享法治福利。

法治文化熏陶寓学于乐
  杭州的“六五”普法,离不开阿普这个名角儿,它虽然是个卡通形象,但它跑得很勤,活跃在杭城的大街小巷,阿普说宪法、民法群岛游记等法治动漫短片在公交车、地铁站滚动播放,阿普呆萌机灵的形象深入人心。
  阿普这个名角儿就诞生于西湖法治文创中心。2012年,西湖区司法局在之江文创园挂牌成立了西湖法治文创中心,实现法治文创产品的“私人订制”。
  法治文创工作室开发出的一款交通安全法治宣传桌游,颇受孩子们欢迎。在午山幼儿园上学的4岁男孩周小天爱不释手,每天放学都要玩几盘。有一次坐在车上突然大喊一声:“爸爸,你快停下来,不能闯红灯,不然要被罚扣分!”周爸爸是既喜又羞,孩子守法意识这么强,做爸爸的可不能树立坏榜样!
  文创中心负责人李其铮介绍说:“我们将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和知识植入游戏中,比如违反交规要扣多少分,就体现在棋盘上要退多少步,让小朋友们寓学于乐。”
  杭州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巡视员王正航告诉记者,近五年来,杭州将文化与普法结合,以文化的形式普法、在普法中弘扬法治文化,推动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入耳、入眼、入心,初步形成以民主民生互动、法德融合、普法融入群众生活休闲为特征的杭州特色法治文化。
  饮茶学法、曲艺说法、游轮观法……杭州市拱墅区司法局将法治文化与运河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建成了绵延近10公里的水陆空长廊式“运河法治文化带”。
  坐落于拱宸桥西岸的老开心茶馆是全国首家运河法治文化茶馆,每周五和周六晚上,茶馆分别会有相声和故事会上演,表演团队在创作中融入法治元素,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茶馆负责人周鹏说:“来我这儿的茶客不仅能够欣赏运河古朴风景,还能品味个中的法律精髓,饮茶学法两全其美,迄今茶馆接待了10万余人饮茶学法。”  
  “六五”普法以来,杭州开展文艺普法,打造了“和事佬”“开心学法”等知名电视普法栏目,共播出2000多期;还依托普法长廊、法制迷宫广场、法治书法创作墙、法治公园等场所设施打造特色法治宣传实体,让群众在法治文化熏陶中开心学法。

精准普法量身定制菜单
  前不久,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在文澜校区“知法学苑”展出了300多幅法治漫画,学生用画笔将心中的法治理念描绘得栩栩如生。
  “知法学苑”由室外法治迷宫小广场和室内普法长廊两大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在“知法学苑”阅读普法书籍、欣赏法治书法、创作法治漫画。
  “这种形式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效果好。”拱墅区司法局副局长王阅对记者说,青少年是普法教育的重中之重,秉持精准普法理念,将学校打造成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受法治氛围就像感受空气一样无时不在。
  两年前的5月13日早上7点半,在杭州江干区采荷实验学校的操场上,1200多名孩子怀着兴奋、惊奇的心情,注视着身着律师袍的律师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告诉他们“法律是什么”,这是江干区校园法治晨会首次宣讲的现场。
  校园法治晨会是江干区司法局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一款“普法点心”,由知名律师以身边事讲述学生身边的法律。天杭教育集团戴灿华老师颇有感触地说,“律师们的讲述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故事,和老师在课堂上的照本宣科有很大不同,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杭州市司法局法宣处处长杜红心介绍说,所谓的精准普法是指根据普法受众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法律宣传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普法教育从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
  历时3年,杭州开发出全国首个普法社会调查系统——市民法律素质调查及普法信息发布系统,包括问卷、抽样、发布、统计分析、短信和手机报6大板块,采集了7600个代表性样本,综合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开展市民法律素质、法律需求调查和热点法律问题舆情分析。
  每年4月27日被确定为杭州市“公务员学法日”,依托“干部学习新干线”开展网上学法和考核活动,设置法律课程70余门,累计86000余人次根据个人喜好选学了有关法律课程。2008年以来,按照每年普法重点连续8年组织网上学法考试,参与市管干部及公务员近29万人次。

统筹城乡共享法治福利
  法治实践是最好的普法方式。
  杭州在全国率先践行公共法律服务理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公益服务相结合,打造城乡统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享受法律服务中轻松学法。
  在深化律师进社区基础上,杭州将城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建成13个县级法律服务中心、171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2883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基本形成了“三级架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城市居民10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直达”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圈。
  浙江天目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志明几乎每个礼拜都会接到“结对村”村民的法律咨询电话。锦城街道泥山湾村村民郑大妈打电话给马志明,说她儿子的腿被别墅里的狗咬伤,问该如何索赔。马志明耐心向她解释法律规定,在他的协助下,郑大妈和狗主人达成了和解,获得赔偿2000元。
  “有了免费私人律师后,大家遇到法律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律师。”郑大妈自豪地说,村民爱唠嗑,一旦有律师帮助解决的案子,马上能传至家家户户,听多了,看多了,村里懂法律的人也就多了。
  2014年,杭州开通“公益律师快线”“法治(律师)行动在网格”,让社区(村)律师在线解答网上法律咨询,有序引导社区居民理性表达诉求、依法化解矛盾。目前已有2879个社区(村)律师与11623个网格实现了对接,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法律服务。
  在“开心学法”理念的引导下,杭州在普法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2013年以来,杭州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余杭区“法治指数”荣获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连续七年被载入中国《法治蓝皮书》。
(《法制日报》杭州8月13日电  
记者 陈东升、王春)

网站地图网站标识码:4207000033 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司法局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鄂州市司法局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25号 联系人:徐康 联系电话:027-56909313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