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鄂州市鄂城区 “扩大包容审慎监管范围 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综合负面清单”改革先行示范区 通过省级验收

信息来源:鄂州市司法局 日期:2022-11-10

  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鄂州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鄂城区借“机”启航,顺势“起飞”, “扩大包容审慎监管范围,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综合负面清单” 改革先行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

  鄂城区敢于攻坚克难,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紧扣“三个环节”,积极稳妥、扎实高效开展试点改革,开启了可借鉴复制的柔性执法新模式—“1+X+N”模式,获评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区,实现了“企业增幅指标”获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9657户,同比增长147.81%,新增市场主体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市场主体创造全市42%以上的GDP 

  突出亮点 

  创新推出“1+X+N”模式,持续降低制度性成本 

  一是科学编制综合清单(即“1”),明确方向,统一标准,夯实基础。明确适用对象为四新企业、困难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精准界定轻微违法行为,精准分解行为要素,精心设置替代性包容措施,形成柔性执法措施清单,保证实施方式上多样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细化部门个性化的“四张清单”(即“X”),实行动态调整,实时扩容。选取鄂城区范围内重点行政执法部门编制“四张清单”,进行备案,形成包容审慎监管部门综合清单,经公示后予以执行,同步考虑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释情况和执法实际,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承接配套机制(即“N”),保证机制完善、系统推进。目前,全区共建立包容审慎监管项措施,涵盖容错纠错、行政指导、行政检查、联合执法、自由裁量、投诉举报、监管问责等方面,并充分考虑措施的有针对性动态调整。这些措施为全区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提供了完整的制度保障,即使行政执法机关监管履职有章可循,便于执法人员打消顾虑、大胆改革,又让市场主体明晰权利义务,更好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配套机制使执法者与市场主体良性互动、双向发力,共同推进改革落地落实。  

  强化监管方式创新建立适配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除投诉举报、转办交办、专项整治行动等情况外,原则上不进入企业检查,尽量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扰,实行免扰执法二是坚持规范检查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高效能的原则,实行综合检查、联合检查,依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实施适度检查。三是坚持教管结合。对符合法定从轻、减轻情形的,一律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创新推出针对行政处罚案件的“认错保证书”,针对免行政强制案件的“自愿履行承诺书”,并由行政机关督促相对人向受害方赔礼道歉,保护受害方利益等等,突出制度的规范指引教育作用。  

  转变行政执法方法,增加执法温度 

  一是善用“释法普法说理”三步走。做到现场释法案中普法案后说理积极转变执法理念,回应群众诉求,让行政相对人了解法律法规并深刻体会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增强自觉守法意识。二是清单依法而定,执法行为有据可依。事项清单依法而定,于法有据,行政执法部门积极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我纠错,主动消除、减轻社会危害后果;创新推出执法“观察期”,“观察期”内优先采取教育提醒、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教育引导当事人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倒逼行政执法部门不断提升执法精细化水平。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坚守执法质量和安全底线。对涉及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和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对风险较大、损失难以挽回,以及利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或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实施的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不得纳入“四张”清单。 

  奋辑扬帆,笃行不怠下一步鄂城区将深入宣传包容审慎监管(1+X+N)模式创新做法,积极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借成功创建先行示范区之势,不断实现新跨越、新突破。

  (通讯员:周子寒)  

    

网站地图网站标识码:4207000033 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司法局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鄂州市司法局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25号 联系人:舒钦灵 联系电话:027-56909313
点击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