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司函〔2021〕186号
关于对政协鄂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0210144号提案的答复
A
文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强化法治理念,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推陈出新,全力打造“少、快、好、省”政务服务模式,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一、法治理念不断强化
(一)凝聚共识,切实担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政治责任。一是我市紧紧围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努力把鄂州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今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鄂州发〔2021〕5号),对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加强商务诚信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安全共享应用等法治环境事项作出10个方面、12 条措施的具体规定,明确了专项工作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区和相关单位也相应制定了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方案。二是创新法治工作举措,着力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2020年9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重点工作清单》,对18项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并将其纳入全市法治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督察重要内容。2021年1月,市优化办、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对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及时纠正的免予行政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包容审慎对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市直17个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和公布《包容审慎监管清单》,涉及包容审慎监管事项844项,其中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及时纠正免予行政处罚的389项,一般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455项。为强化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化建设。今年,市优化办还相继推出《鄂州市抓好营商环境正反典型工作方案》《鄂州市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处理办法》,并报请市政府出台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举措。三是对标国内省内一流,提升各项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水平。今年,市优化办印发了《鄂州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优化目标参考一览表》,要求各区各部门不能仅满足于落实省、市政策文件要求的“规定动作”,必须坚持对标全国全省最优水平,制定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市场主体司法保护和服务等法定和动态调整工作方案。
(二)进一步放宽企业准入门槛。一是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非禁即入”,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0年版)》,建立清理隐性门槛长效机制,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衔接,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5家市直部门共排查66个政策措施文件,对涉嫌影响公平竞争的文件修改2个、废止11个。二是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对外资企业登记提供“单一窗口、单一表格”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企业开办实行“210” 标准,将开办企业的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实现同步办理,限时办结。推行“一照多址”,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手续。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信息申报承诺制”,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减少企业注销提交的材料,拓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三是推进证照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020年鄂州市作为全省唯一市州受到国务院点名表扬,并在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等7个方面作为试点地区,享受优惠政策。率先在全省启动“一照通”证照分离改革,以二维码集中到执照的方式,实现“证照合一”。目前,我市第一批106项“证照分离”改革已实现全市覆盖,其中直接取消行政审批2项,审批改为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19项,优化准入服务84项。
(三)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一是深化权力清单迭代升级。对照《湖北省五级事项清单(目录)》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认领、审定、发布、公开。经梳理,市本级事项实施清单数为1101项,鄂城区719项、华容区661项、梁子湖区725项、葛店开发区755项、临空经济区604 项,为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奠定基础。二是“ 减审批”推进流程再造。对标国内省内一流,除工程建设、施工工程或其它须现场核验的外,办理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尽量压缩至2个小时内,简易事项立等立办,各部门承诺办理时限相比法定时限大幅度压缩,市级压缩率88.7%,各区、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均压缩80%以上。以“一事联办”为龙头,高效办成一件事。截至目前,我市共计上线16个主题,办件280件,平均减少申请材料52%,减少办理时间62%,减少群众跑动次数57%。鄂州试点的“我要开饭店”“一事联办”成功经验全省复制推广,在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视频会上作宣传推介。扩大电子证照在不动产登记、项目建设、企业开办等场景的广泛应用,完成电子签章数量213万,电子证照共享率达到82%。对“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结婚证、社保卡、营业执照”等51本高频电子证照实行“免提交”、对“学历毕业证书、学位认证书、监护证明、居住证、法人委托书”等2056项办事材料实行“硬减”,办事材料压减比例达29. 36%。在营商环境、民生领域开展“一地受理、一次办理”,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和企业群众获得感。市临空经济区与福建省南安市实现19项高频事项“跨省联办”;鄂城区与黄石港区实现207项便民事项“异地通办”;武汉“1+8”城市圈9个城市实现106项高频便民便企事项“跨市通办”;全市7529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三是深化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将5类工程项目的审批时间进行了大幅压缩,实行工程竣工“一窗受理、联合验收、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验收模式,加大水电气领域改革力度,启用不动产登记全业务电子证书(证明),将“不动产登记便民窗口”延伸至市公积金中心和全市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网点,实现全市通办、2小时办结,开展银企对接签约活动,联合搭建“企业金融服务方舱”,进一步降低融资费用、降低信贷门槛。四是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发《鄂州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各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目录》,汇总编制《鄂州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目录清单》,汇总依申请办事事项73项,证明材料220个。在办理目录内事项时,不再向企业和群众索要相关证明材料,推动“一摞证明”向“一纸承诺”转变,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减负。
二、干部交流渠道畅通
近几年,我市着眼事业发展和培养锻炼干部需要,以服务鄂州“三城一化”建设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乡村振兴、 组织建设、“40”工程、 深化改革、对口帮扶等“八个一批”挂职为载体, 组织选派135名年轻干部和硕博人才到北京、新疆、武汉以及省直、区乡基层、经济园区挂职墩苗,让他们在实干实绩中开阔视野、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担当作为。其中,2017年选派15名干部到北京挂职学习,17名干部到武汉挂职学习,2019 年选派3名干部到省直机关挂职锻炼,今年又选派2名区(功能区)主职到上海、浙江跟班学习。同时,去年结合疫后重振,组织选派81名市直单位年轻干部作为驻企“店小二”,强化在重大斗争面前的实践磨炼和责任担当。今年4月以来,市委组织部积极谋划推进武鄂协同发展互派干部挂职工作,对接协调武汉市委组织部,商定两地在经济发展、区域规划、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商贸流通、城市交通、政务服务等部门及领域开展互派干部挂职,加快构建“五同”新格局,服务推动打造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前期已与武汉市委组织部协商敲定,我市拟选派11名优秀干部赴武汉挂职,拟接收武汉12名优秀干部来我市挂职。下一步,将继续跟踪对接武汉市委组织部,待武汉城市圈挂职整体方案落定,同步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备案后,再将选派、接收挂职一并提请部务会议研究审议,并及时组织挂职干部到岗到位。
三、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落实落细为抓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重点加强对区直执法部门、街道的检查督导力度。一是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督促行政执法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为主导,选取群众关心的热点执法问题,主动实施执法监督,集中力量解决部分领域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举办全市法治队伍工作培训班,促进领导干部和机关法制机构的法治意识。三是严密组织对市、区、街道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坚持开门评查,邀请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人员参加评查。坚持以评代训,及时通报评查结果,做好评查结果运用。
四、普法责任制落地落实
把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宣传纳入我市普法宣传的重点,明确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宣传的责任主体。2016年,市普法领导小组、市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建立“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鄂州普法〔2016〕2号),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形成党委领导、普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组织,各部门(单位)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2017年,市普法办、市司法局印发了《关于实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落实普法主体责任,明确普法工作任务。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布后,我市随即将其作为个性普法内容纳入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普法责任清单。2021年,我市《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经再次修订,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共性清单内容重点宣传。2021年上半年,我市共开展法治宣传进企业活动20场,总计普法3400余人次,发放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宣传资料7000余册。
五、以案释法形式多样
全市各执法司法部门积极推动普法与执法司法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满足了各类市场主体的需求,将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渗透进执法司法的各环节、全过程,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时,主动向申请人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点对点针对性的服务。市中级人民法院于3月底发布《2018-2020年涉企民商事案件执行报告》(白皮书),详细介绍近三年涉企民商事执行案件基本情况及特点,深入分析执行案件反映出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指引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市市场监管局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系列大型宣传活动,在各社区、市场、超市、监测点发放宣传资料,增强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意识。市司法局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市五个法治文化阵地进行提档升级,将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纳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重要内容,在法治宣传栏(橱窗)、法治宣传长廊和法治文化墙中进行重点宣传。
鄂州市司法局
2021年7月7日
主管领导: 李建文 ,联系电话:13545402106;
经 办 人: 刘义兵 ,联系电话:18908681699 ;
网站地图网站标识码:4207000033 鄂ICP备05017375号
![]() 主办单位:鄂州市司法局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鄂州市司法局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25号 联系人:舒钦灵 联系电话:027-56909313 点击总量: |